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

蘇東坡的米糕「盤游飯」

巧味珍傳統美食館將失傳已久的,古代相傳在蘇東坡的《仇池筆記》中,就已經有筒仔米糕的記載,但當時的名稱為「盤游飯」。製作筒仔米糕時,先將糯米與香姑、紅蔥頭、醬油、鹽、酒、油等一起炒香,然後再將切片滷蛋、肉片或是燥肉燥放入小筒子中,再放入炒過的糯米料,之後再蒸。等熟了之後,倒扣於盤上,淋上甜醬及香菜,就成了筒仔米糕。一般的米糕使用糯米製成的醬料,都把米糕本身的食材覆蓋,吃不到米糕本身應有的真材實料的食材香味,巧味珍美食館創辦人遠到日本去巡訪位於日本150年前到中國學習古老手藝的「盤游飯」也就是米糕。將失傳已久古老手藝,帶回台灣再一次的從現在台灣人的眼前,沒有多餘的調味料,只有用淡淡的醬油香味,提味出米糕的香氣。

巧味珍傳統美食館-「蒸」的肉圓

肉圓是清末在北斗地區的寺廟擔任文筆生的范萬居先生所創,當時北斗地區發生水災,范萬居將地瓜曬乾,磨成粉後揉成團狀,再煮熟給災民食用。後來又經過改良,加入豬肉、筍子等配料,逐漸發展成現今為人所熟知的肉圓,並且流傳到台灣各地,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特色肉圓。巧味珍傳統美食館為了發揮在地的傳統精神,以及融入的現在人的輕食的主意,不但用低油脂,加入獨家的醬油秘方淡淡的提味,在一次的將古早美食的內圓呈現在你我眼晴。

巧味珍傳統美食館-排骨酥湯

一碗油入鍋熱了之後換中火,小排骨一塊塊下鍋油炸,至金黃色翻面,再炸至雙面皆金黃色,撈起瀝乾油。排骨酥和蘿蔔倒進燜燒鍋的內鍋,加八分滿的水煮沸之後,換中火續煮十分鐘,熄火前加適量的鹽,放進燜燒鍋一小時,切碎的香菜用小碗另外裝,吃的時候撒一湯匙在自己湯碗裡,色澤青翠、香味撲鼻,正式巧味珍傳統美食館最有賣點的湯品。